拈花微笑(四版)

價格品牌網: 拈花微笑(四版) 推薦介紹特價 價格 268 元以及規格說明,價格品牌網-網羅超多新款禪修 宗教命理專賣店目錄相關商品,還有專賣 法鼓文化 2024型錄專櫃的優惠特價購物資訊!


拈花微笑(四版)

品牌: 「法鼓文化」
特賣 價格

NTD 268 元

評價/特色/優點
價格品牌網-熱門搜尋


 
  • 推薦序
  • 佛法無邊

    謝謝性空法師的歡迎,謝謝張博志居士的介紹,謝謝加拿大佛教會、大悲精舍、多倫多佛學會、多倫多大學佛學會的聯合邀請,使我有此榮幸,再度來到多倫多拜訪和請教。

    一、世法與佛法

    俗說「佛法無邊」,相對地說,世法就是有邊的了。但是,不能離有邊而談無邊,故亦不能離世法而談佛法。

    (一)什麼是世法?

    所謂世法,即是世間法,指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所接觸到各種人事物,彼此發生了關係,而產生種種生滅聚散的現象,所以世間法又稱為因緣法。

    例如,男女結合是因緣法,生下孩子是因緣。主體為因,客體為緣;彼此需要結合,所以彼此為緣。互為主體,而又互為客體,便是相互為因,也是相互為緣,因此而有了結婚生子的結果。

    人與人之間,互為因緣;物與物之間,只要發生接觸的關係,也是互為因緣而必產生結果。如在森林中,有兩棵緊挨著的枯樹,由於被風吹呀吹的,互相摩擦的結果,便起了火,而使森林失火。枯樹相接觸是因,風的吹動是緣,起火失火是果,其間沒有人為的因素。此即佛所說的世間法。當然,若究其根本,則一切因緣法,均係有情眾生的業力為其主因。

    世間法可分為三等或三類:

    1.自然的物理變遷,也就是眾生所處環境的現象。
    2.眾生的生理活動,也就是有情眾生的生命現象。
    3.眾生的心理活動,也就是人類心念的生滅現象。

    現在,逐一加以說明:

    1.物質世界,是我們生存的環境,也就是地球。或者擴大點來說,是太陽系,乃至銀河系。而銀河系是我們所知道的這個宇宙中距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大範圍。但是世間法,既是因緣法,就不會永遠不變,此所謂變,不僅是地球與太陽的公轉或自轉,而是它們的完成、出現與毀壞、消失。

    不僅地球世界將有末日,即使太陽系、銀河系以及任何最大範圍的天體,既有活動,就會毀滅。在無限大的宇宙中,每一秒鐘,均有無量數的星球誕生,也有無量數的星球毀滅。它以成住壞空,再成住壞空,循環不已的現象,說明無常的事實。既然物質世界的存在,是成住壞空四個過程中的幻象,幻象都是局部的、暫時的,既非普遍與永恆,故稱為有邊。

    2.眾生的生理活動,稱為生命現象。生命的過程,是從出生到死亡,在這之間,身心的痛苦和障礙,稱為病;秒秒分分地新陳代謝,稱為老。在中國據說有一些長生不死的仙人,但是那也只限於傳說,道家所說的不死之術,尚未真的成為事實。既然離不開生老病死,故稱有邊。

    3.眾生的心理活動,又稱為心理現象。大家以為今天的「我」,同樣是昨天的「我」,明天的「我」也同樣是今天的「我」。其實,不僅生理在變變不已,我們的心念也是生生滅滅,從來不曾停留過。前念不同後念,前念消滅,後念生起,後念生起而同時前念消失。普通人是沒有發覺這一點的,要有修行的人才會明白。而且修行的程度愈高深,覺察心念起滅的現象也就愈微細,故有「一剎那間,九百生滅」之說。心念的由生至滅的中間,尚有住與異的階段,既然離不開生住異滅四種現象的連續無間,便可明白以心為我的觀念,只是一種幻覺的執著,並無不變的實質可言。生理的生命,是一連串的幻影;心理的自我,是執著幻影的幻覺。因為都是因緣所生的暫時和局部的假象,所以是有邊的。

    (二)什麼是佛法?

    佛法就是解脫法。但是有很多層次,有淺、有深、有更深的。而佛法的解脫,不僅是最深,而且是最究竟的。

    解脫什麼?脫苦。有人對我說:「我不要佛法來解脫,我不覺得苦,我天天都很自在。」我就問他:「你要不要得到稱心滿意的工作機會?要不要娶一位秀外慧中理想的太太?要不要生個把有出息的孩子?」他說:「假如做得到的話,通通都要。」我說:「那麼你想要什麼,是否就能像天人一般,思食得食,思衣得衣,隨心所欲,都能得到呢?」他說:「當然不能,我還沒有成仙哩!」我說:「對了,你要高薪高職的工作,要不要努力呢?」他說:「要。」我說:「努力是否辛苦?」他說:「當然。」我說:「你為追求美慧的太太是不是一下子就能追到手呢?」他說:「一下子就追到的女孩子不夠味,經過千辛萬苦追到才能回味無窮。」我說:「你追太太,追得好辛苦啊!」他說:「現在已經追到了,辛苦已經過去了。」我問:「你太太生了孩子,從呱呱墜地,直到長大成人,要花多少心血呢?撫養不易,教養尤難,對嗎?」他說:「是的,沒有做父母之前,不會知道父母的辛勞,教養孩子是件苦事,總括來說,天下父母心,就是苦心。不過,孩子也為我們家庭帶來了很多歡樂呀!」我說:「你講來講去,還是苦時多、樂時少。」請問諸位:「你們苦不苦啊?」合理的苦不是壞事,只要我們知苦而接受苦境的鍛鍊,菊花傲霜,梅花耐雪。受苦的代價,便是美好的前程。

    苦有三類:1.生活的苦,2.心念的苦,3.無知的苦。

    1.以修善積德,解脫生活的貧病之苦

    佛法教我們修善積德,多做好事,結果可以大富大貴、身體健康、家庭平安、眷屬和樂、受人愛戴、諸事順利。這就離開了身體病痛,也離開了夫妻吵架、兒女不孝順、找不到工作,以及遭人輕視、得不到幫助等的苦楚。請問諸位,你們之中,哪一位的家裡,從來沒有吵過架的,請舉手(結果無人舉手)。又請問,俗語說:「家家有一本什麼難念的經?」是不是《阿彌陀經》、《金剛經》或是〈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簡稱〈普門品〉)呢?我希望你們家家都念《阿彌陀經》、《金剛經》、〈普門品〉,那麼,那本難念的經就會容易念得多了。

    2.以修行禪定,解脫心念的煩惱之苦

    我們的心念是不容易控制。昨天在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演講後,有位西方人問我:「無法讓生活步調走上有紀律的人,能不能從佛法得到幫助?」我說這是通常每一個人都會發生的問題。我們不能控制自己,明明知道不應該做的,他卻做了再做;不應該想的,他卻自然而然地想了又想;有時候能控制不去做,卻不能控制不去想。失戀者、失眠者,最能體驗這種痛苦。嗜酒、嗜菸、嗜偷盜、嗜邪淫者,乃至嗜偏食者,都會有這種心不由己的痛苦經驗。

    最近我去訪問一位紐約州立大學的教授時,他招待我到他的家裡用茶點。他患有相當嚴重的糖尿病,但當他太太離座他去時,他便馬上偷偷地在桌上拿起一根香蕉,三、兩口就吃完了。我問他:「你明明知道它對你的健康有害,為什麼還要吃它呢?」他說:「我知道,可是還是很想吃,沒有辦法。」他又解釋給我聽:「你可知道?有時候糖尿病患者,沒有糖分補充也是不行的。」

    我想在座的你們大概多是這種人吧?當然,不一定是害了糖尿病,對不對?做爸爸的有沒有做一些不讓小孩子知道的事?應該讓小孩子對爸爸有一個好印象,對嗎?可是你絕對不是你孩子印象中那樣的好爸爸。因為你的心不受控制,無法不受外境的誘惑。這必須用禪定的修行法來幫助你,使你從種種的誘惑及刺激中,得到解脫。

    3.以修行智慧,解脫愚癡之苦

    佛說,三界眾生是可憐憫者!為什麼?因為他們不知道自己原來是什麼?不知道他們生活是為了什麼?更不知道將來究竟變成什麼?不僅生不知從何而來,死不知往何處去,即使在從生到死的過程中,也渾渾噩噩、迷迷茫茫。強者巧取豪奪,弱者苟安偷生,究竟由何因,獲得如此果?現在造作種種因,又將獲得什麼果?他們不知道,甚至遇到了佛法,也不願接受,所以說眾生是愚癡的、剛強的。

    愚癡者承認愚癡,尚不算壞;聰明人不以為自己愚癡,則更加可憐了。

    聰明人所知者是知識,知識卻不等於智慧,凡有自我中心作依據的任何知識,都不是智慧。知識分子最易犯的通病是自恃、自傲、自是、自我肯定,這些雖是對於自身所持學問及見解的信心所不可缺者,卻是一種堅固的執著心態。既有所執著,便遠離了智慧。知識可用學習、訓練、研究及生活的經驗而得;智慧則是擺脫了自我中心的人我愛瞋等的煩惱之時,所產生的直接觀點,但也完全不同於直覺的反應。直覺是不分青紅皂白的,智慧則青是青、紅是紅、黑是黑、白是白,歷歷分明,清清楚楚,只是不把自我放到所接觸的事物中去,也不把事物和自我對立起來,故無所謂主觀,也無所謂客觀。無我、無相,而法相宛然,才是智慧的領域。

    二、什麼是因緣法

    兩個以上的因素相加,就會產生另一個結果,便是因緣法的現象。

    從善的一面看,因緣促成事物之間的統一與和諧;從惡的一面看,因緣製造事物之間的衝突與矛盾。然而,不論是統一與和諧,或是衝突與矛盾,無非都是暫時的。雖屬暫時,也不能說它沒有。故從因緣的假合看,無一不是空,若從因果的事實看,又無一不是有的。知因緣法,可以不執著,明因果法,則需要廣種福田而不得為非作歹。

    因緣法的本身,沒有道德與不道德的問題。善與惡的判斷標準,乃須視眾生的立場而有不同。例如有人隔山觀虎鬥,兩虎相鬥,不死即傷,對此兩頭或死或傷的老虎而言,相鬥的因緣造成傷亡,乃是大不幸的惡事;可是對於那位隔山觀虎鬥的人來說,此一因緣不僅除了虎患,可能還輕而易舉地平白發了一筆虎皮及虎肉的橫財,當然是好事。

    可知所謂善與不善的道德觀,僅就人的立場而作標準,是不公平的。毒蛇猛獸,古來的人皆以為可惡,但今天的文明社會,已有許多人能夠易位而處,以為那些捕殺野生動物的人,更加可惡了。
  • 內容簡介
  • 本來,一個專精於禪修生活的人,不宜多涉人事及文字;雖然古代的偉大禪師們,多有道場以接眾安眾,並且通達經教以方便化眾,而像我這樣以推動佛教教育文化與禪修方法並重的人,實在不是傳統禪師的型範。雖然像日本禪宗史上的偉人道元及白隱,是兩位以多病知名的禪師,但絕大多數的禪者,確能予人以銅筋鐵骨、體魄健壯、山亭嶽峙的印象。

    而我個人,只因得到一些修持佛法的受用,往往能夠處於身心勞累而不厭煩,事雖多而心自寧,氣雖虛而不浮躁,體雖弱而不苦惱的狀態;常懷淨願而少惹私欲,成事不為己,失敗無所損。偶爾仍有煩惱習性在心中現起,幸而我時以慚愧心自勵,故能瞬息消逝。每以聖賢的心行自期,恆以悠悠的凡夫自居。禪宗固為頓悟法門,我的立場則講求層次分明,用以自警,勿以凡濫聖,勿以染亂淨,不得倒因為果而稱無上究竟,這也是我繼續出書的原因之一。

    因我要求自己的言論,務必要有經義及祖語的依據,雖然使用自己的文字工具,卻不敢僅以個人的禪修經驗來妄論佛法,此乃唯恐落於「離經一字,即同魔說」的情況而不自知。綜看本書,是以淺近的語文,表達常人都能看懂的佛法,由基礎的佛學常識,到專門的禪學思想,由一般生活中實用的禪學修養,到長期專修的禪修境界,做了層次化的介紹。

    ——聖嚴法師
  • 目錄
  • 自序

    佛法無邊
    因緣果法
    大與小
    有與無
    新與舊
    生與死
    善與惡
    放下與擔起
    休閒與修行
    在家與出家
    疑心與疑情
    守一與守心
    活路與絕路
    最上一層樓──禪宗戒定慧的三個層次
    狹路相逢
    絕處逢生
    拈花微笑
    生死事大
    魔境
    降魔
    禪病療法
    禪的修行與體驗
    中國的維摩詰──龐居士

    附錄:禪與新心理療法
  • 作者簡介
  • 聖嚴法師(1930〜2009年)
    1930年生於江蘇南通,1943年於狼山出家,後因戰亂投身軍旅,十年後再次披剃出家。曾於高雄美濃閉關六年,隨後留學日本,獲立正大學文學博士學位。1975年應邀赴美弘法。1989年創建法鼓山,並於2005年開創繼起漢傳禪佛教的「中華禪法鼓宗」。

    聖嚴法師是一位思想家、作家暨國際知名禪師,曾獲臺灣《天下》雜誌遴選為「四百年來臺灣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人士」之一。著作豐富,中、英、日文著作達百餘種,先後獲頒中山文藝獎、中山學術獎、總統文化獎及社會各界的諸多獎項。

    聖嚴法師提出「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主張以大學院、大普化、大關懷三大教育推動全面教育,相繼創辦中華佛學研究所、法鼓文理學院、僧伽大學等院校,也以豐富的禪修經驗、正信的佛法觀念和方法指導東、西方人士修行。

    法師著重以現代人的語言和觀點普傳佛法,陸續提出「心靈環保」、「四種環保」、「心五四運動」、「心六倫」等社會運動,並積極推展國際弘化工作,參與國際性會談,促進宗教交流,提倡建立全球性倫理,致力世界和平。其寬闊胸襟與國際化視野,深獲海內外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