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歌截句

價格品牌網: 靈歌截句 推薦介紹特價 價格 197 元以及規格說明,價格品牌網-網羅超多新款華文現代詩 文學小說專賣店目錄相關商品,還有專賣 秀威資訊 2024型錄專櫃的優惠特價購物資訊!


靈歌截句

品牌: 「秀威資訊」
特賣 價格

NTD 197 元

評價/特色/優點
價格品牌網-熱門搜尋


 
  • 推薦序
  • 【總序】與時俱進•和弦共振──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蕭蕭

      華文新詩創業一百年(1917-2017),臺灣詩學季刊社參與其中最新最近的二十五年(1992-2017), 這二十五年正是書寫工具由硬筆書寫全面轉為鍵盤敲打,傳播工具由紙本轉為電子媒體的時代,3C產品日新月異,推陳出新,心、口、手之間的距離可能省略或跳過其中一小節,傳布的速度快捷,細緻的程度則減弱許多。有趣的是,本社有兩位同仁分別從創作與研究追蹤這個時期的寫作遺跡,其一白靈(莊祖煌, 1951-)出版了兩冊詩集《五行詩及其手稿》(秀威資訊,2010)、《詩二十首及其檔案》(秀威資訊,2013),以自己的詩作增刪見證了這種從手稿到檔案的書寫變遷。其二解昆樺(1977-)則從《葉維廉[三十年詩]手稿中詩語濾淨美學》(2014)、《追和與延異:楊牧〈形影神〉手稿與陶淵明〈形影神〉間互文詩學研究》(2015)到《臺灣現代詩手稿學研究方法論建構》(2016)的三個研究計畫,試圖為這一代詩人留存的(可能也是最後的)手稿,建立詩學體系。換言之,臺灣詩學季刊社從創立到2017的這二十五年,適逢華文新詩結束象徵主義、現代主義、超現實主義的流派爭辯之後,在後現代與後殖民的夾縫中掙扎、在手寫與電腦輸出的激盪間擺盪,詩社發展的歷史軌跡與時代脈動息息關扣。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早發行的詩雜誌稱為《臺灣詩學季刊》,從1992年12月到2002年12月的整十年期間, 發行四十期(主編分別為:白靈、蕭蕭,各五年), 前兩期以「大陸的臺灣詩學」為專題,探討中國學者對臺灣詩作的隔閡與誤讀,尋求不同地區對華文新詩的可能溝通渠道,從此每期都擬設不同的專題,收集專文,呈現各方相異的意見,藉以存異求同,即使2003年以後改版為《臺灣詩學學刊》(主編分別為: 鄭慧如、唐捐、方群,各五年)亦然。即使是2003年蘇紹連所闢設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網站(http://www.taiwanpoetry.com/phpbb3/),在2005年9月同時擇優發行紙本雜誌《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主要負責人是蘇紹連、葉子鳥、陳政彥、Rose Sky),仍然以計畫編輯、規畫專題為編輯方針,如語言混搭、詩與歌、小詩、無意象派、截句、論詩詩、論述詩等,其目的不在引領詩壇風騷,而是在嘗試拓寬新詩寫作的可能航向,識與不識、贊同與不贊同,都可以藉由此一平臺發抒見聞。臺灣詩學季刊社二十五年來的三份雜誌,先是《臺灣詩學季刊》、後為《臺灣詩學學刊》、旁出《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雖性質微異,但開啟話頭的功能,一直是臺灣詩壇受矚目的對象,論如此,詩如此,活動亦如此。
      臺灣詩壇出版的詩刊,通常採綜合式編輯,以詩作發表為其大宗,評論與訊息為輔,臺灣詩學季刊社則發行評論與創作分行的兩種雜誌,一是單純論文規格的學術型雜誌《臺灣詩學學刊》(前身為《臺灣詩學季刊》),一年二期,是目前非學術機構(大學之外)出版而能通過THCI期刊審核的詩學雜誌,全誌只刊登匿名審核通過之論,感謝臺灣社會養得起這本純論文詩學雜誌;另一是網路發表與紙本出版二路並行的《臺灣詩學•吹鼓吹詩論壇》,就外觀上看,此誌與一般詩刊無異,但紙本與網路結合的路線,詩作與現實結合的號召力,突發奇想卻又能引起話題議論的專題構想,卻已走出臺灣詩刊特立獨行之道。
      臺灣詩學季刊社這種二路並行的做法,其實也表現在日常舉辦的詩活動上,近十年來,對於創立已六十周年、五十周年的「創世紀詩社」、「笠詩社」適時舉辦慶祝活動,肯定詩社長年的努力與貢獻;對於八十歲、九十歲高壽的詩人,邀集大學高校召開學術研討會,出版研究專書,肯定他們在詩藝上的成就。林于弘、楊宗翰、解昆樺、李翠瑛等同仁在此著力尤深。臺灣詩學季刊社另一個努力的方向則是獎掖青年學子,具體作為可以分為五個面向,一是籌設網站,廣開言路,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創作區塊,滿足年輕心靈的創造需求;二是設立創作與評論競賽獎金,年年輪項頒贈;三是與秀威出版社合作,自2009 年開始編輯「吹鼓吹詩人叢書」出版,平均一年出版四冊,九年來已出版三十六冊年輕人的詩集;四是興辦「吹鼓吹詩雅集」,號召年輕人寫詩、評詩,相互鼓舞、相互刺激,北部、中部、南部逐步進行;五是結合年輕詩社如「野薑花」,共同舉辦詩展、詩演、詩劇、詩舞等活動,引起社會文青注視。蘇紹連、白靈、葉子鳥、李桂媚、靈歌、葉莎,在這方面費心出力,貢獻良多。
      臺灣詩學季刊社最初籌組時僅有八位同仁, 二十五年來徵召志同道合的朋友、研究有成的學者、國外詩歌同好,目前已有三十六位同仁。近年來由白靈協同其他友社推展小詩運動,頗有小成,2017年則以「截句」為主軸,鼓吹四行以內小詩,年底將有十幾位同仁(向明、蕭蕭、白靈、靈歌、葉莎、尹玲、黃里、方群、王羅蜜多、蕓朵、阿海、周忍星、卡夫)出版《截句》專集,並從「facebook詩論壇」網站裡成千上萬的截句中選出《臺灣詩學截句選》,邀請卡夫從不同的角度撰寫《截句選讀》;另由李瑞騰主持規畫詩評論及史料整理,發行專書,蘇紹連則一秉初衷,主編「吹鼓吹詩人叢書」四冊(周忍星:《洞穴裡的小獸》、柯彥瑩:《記得我曾經存在過》、連展毅:《幽默笑話集》、諾爾•若爾:《半空的椅子》),持續鼓勵後進。累計今年同仁作品出版的冊數,呼應著詩社成立的年數,是的,我們一直在新詩的路上。
      檢討這二十五年來的努力,臺灣詩學季刊社同仁入社後變動極少,大多數一直堅持在新詩這條路上「與時俱進•和弦共振」,那弦,彈奏著永恆的詩歌。未來,我們將擴大力量,聯合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緬甸、汶萊、大陸華文新詩界,為華文新詩第二個一百年投入更多的心血。

                     2017年8月寫於臺北市


    ---


    【推薦序】自森林中截出新芽──序《葉莎截句》詩集/靈歌

      2013年葉莎出版她第一本詩集《伐夢》,再於2015年出版《人間》詩集。現在是2017,以每二年出版一本詩集的速度,葉莎不斷前進,從平原翻越丘陵,從丘陵攀登山脈,每一次從高處回望詩路,眼界漸高,心胸逐漸寬闊推遠,一路走來的創作風景,一一顯影在她的詩中。讓我們一階一階隨她登高攬勝,不禁讚嘆!
      她在《伐夢》的後記寫著:「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也在《人間》後記紀錄母親的一句話:「看這花不須費心照顧也開得這麼好!」她借用於寫詩,從掙脫腐朽選擇燃燒再走向不須費心照顧的自在。
      於是,她在這本《葉莎截句》詩集的第二首詩這樣宣告:
      〈水窪告示〉:「你若夜行,不要/踩我胸口盛滿的星星/它們收集了小路的蟲鳴/正在練習發聲」。四行詩一韻到底,意象驚奇的將水窪放大成星際之間的和聲。而第一首〈致讀者〉:「昨夜月光成串/我將一座海的滋味/仔細藏好/生為蚵,我只讓你讀殼」。月光串成海,海岸邊的蚵是一首首詩,陳列給讀者,但海般遼闊深邃的詩意,藏在殼裡,你必須涉水採摘並挖開才能嘗到詩味。最後二行閃閃發光。
      這本詩集共收入三十四首四行內的小詩,以及附上原詩的四行內截句詩二十二首,詩集頁數較薄,卻以質取勝。
      葉莎寫小詩與中短詩多於中長詩,超過三十行的詩不多,讀過最長的一首是《伐夢》詩集裡的〈長門賦〉,有四十二行。我喜歡她的小詩,精煉又富含哲理。她擅長運用諧音,像〈致讀者〉的「蚵」與「殼」,〈梅花鹿〉裡的「鹿」與「路」,〈公車筆記〉的「魚」和「雨」,〈春天的事〉裡的「傘」與「散」,截句詩〈荷〉裡的「葉」與「耶」,〈此生〉的「字生/字滅」。這些諧音字,彷彿春天開在枝頭(詩文本)的櫻,粉白紅相映,讓每一首詩都教賞櫻的眼光聚集發亮。她也喜歡將成語斷句斷行甚至顛倒著用:〈小蛇〉裡的「蠢蠢/欲動」,〈戶口名簿〉裡的「安居/樂業」,原詩〈犀牛嶼〉的「桑田/滄海」,截句詩〈友誼〉的「河邊/春夢」。成語出現在小詩中常常是敗筆,因為字數少,被成語佔據,很難寫出新意。但葉莎運用純熟,如魚擺尾水花,巧妙的在詩行間噴灑出小彩虹。
      另外,詩集中對照的手法也留下深刻印象:〈回憶錄〉的「忍/忍不住」,〈聽過一種鳥聲〉的「最深/最淺」「滾動/挽留」,〈死亡〉的「我一步一步靠近熔爐/熔爐也一步一步接近我」,〈抒懷〉的「黑夜/流星」「夢/佛洛伊德」,〈叛逆〉的「夕陽/黃昏」「山谷/山坡」,〈失戀〉的「雲/晴天」「走來/走去」,〈小蛇〉的「誕生/毀滅」,〈綠繡眼〉的「波浪/海」,〈門〉的「新葉」「舊了」。截句詩〈此生〉的「熟黃/嫩綠」「翻開/闔上」……。讀者在賞詩之餘,多花心思進入,常有柳暗花明的驚艷。
      這本詩集,有幾首手法特異的作品,如《回憶錄》:「至 破皮,放血,刮骨之/前一日或更早之前/以忍。或/忍不住」。第一行第一個字之後就空格,而開頭的「至」乍看突兀,卻新奇有力,空格也很創新,最後的「以忍。或/忍不住」這樣突然結束,留下滿紙餘韻,真令人拍案!詩文本與詩題唱和,實在絕配,這首詩我認為是整本詩集中的精粹,不可多得的佳作。
      還有這首截句詩〈荷〉:「似蝶,非蝶/似葉,非葉/是耶,非耶/最初浮泛水上的自己」。很有畫面,彷彿錄影的鏡頭,由遠而近由下而上,讓詩題〈荷〉在千呼萬喚中終於露臉出場。「似」「非」「是」「非」的轉折變換,豈不正是風荷的寫照?荷葉翩飛隱蔽又袒露,像蝶像葉,觀荷之人不禁頻頻探問的場景,這樣的手法將動靜活化了。
      再讀這首〈叛逆〉:「那些年/最愛叛逆夕陽/不愛山谷愛山坡/拉著黃昏一路向上」。這樣的寫法很有特色,夕陽是老人或生命尾聲,山谷是安靜順服的意象,山坡卻是往下溜或者向上提升,而黃昏與夕陽相同。這樣的〈叛逆〉,其實是奮發向上,即使已經夕陽和黃昏,還是不能自棄,要把握有限時間創造無限。要不能安逸於舒服寧靜的山谷,要往陡峭的山坡往上攀爬,即使失敗了會墜落。
      詩集裡,藏著許多晶亮的金句,我們一一挖掘:「腳踏車喀啦啦轉動/我們曾經帶鍊的光陰」,「一切淺薄因此深刻」,「最響的是那人挑著的海」,「聲音是風的樣子」,「妳的裙擺有想飛的欲望」,「所謂知己/就是並肩同看一場雨」。
    最後,我不得不細談一首令人感動的詩:

    〈黑面琵鷺〉
    於我,無一面鏡子不破
    無一面鏡子破裂不肯癒合
    無一面鏡子之內無魚
    無一面鏡子之內無我

      這首詩充滿禪機,也是多重解讀多面向的一首小詩。小詩寫成這樣,我覺得她的寬廣深度,比一首百行長詩還更無邊無底。以黑「面」隱喻鏡面,以黑面琵鷺面臨滅絕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延伸映照。首句「於我,無一面鏡子不破」,以琵鷺的觀點,人類對於野生動物的環境破壞,真可說是所有明鏡都不忍卒睹的自我破裂。鏡子不僅是破裂,因為看不到未來,因為人類的破壞只有更加劇加速而不想停止,所以,鏡子又如何有癒合的可能?明鏡也照出,候鳥水鳥賴以生存的水中生物,已逐漸斷絕而「無魚」,因為「無魚」,琵鷺失去維生的環境,也跟著滅絕而「無我」。短短四行三十八字,如此絕望,好像將天地撕裂,卻無一字控訴譴責大聲疾呼,就這樣平靜與節制,卻又如許令人動容震顫!
      葉莎精力充沛又奮發向上,寫詩,創辦網路《新詩報》,和季閒等人成立《季之莎影像文學小棧》,揹著相機到世界各地拍攝,近年又學畫,且有了小小成績。今年,接掌《乾坤詩刊》總編輯,在詩壇、攝影界、畫壇發光發熱。繼《伐夢》、《人間》、《時空留痕》、《葉莎截句》四本詩集後,正籌備第五本個人詩集的出版,將緊接著推出。創作力之豐沛,讓人興起望塵莫及之嘆。她寫詩的時間約十幾年,用極快的助跑起飛。像《伐夢》的後記寫的,她,拒絕腐朽選擇燃燒。這些年,她創作的火焰越來越盛,但為人卻逐漸柔和謙沖。相信她會走得更穩健更遠景,擁有屬於她的一片晴天。

    [靈歌簡介]
    吹鼓吹詩論壇副站長,野薑花詩社副社長,創世紀、乾坤詩社同仁。獲2017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作品選入《2016臺灣詩選》、《2015臺灣詩選》(二魚文化)。著有《靈歌截句》、《漂流的透明書》、《夢在飛翔》、《雪色森林》等詩集。


    ---


    【推薦序】淺談葉莎的截句選/甘遂

      2016年中國詩壇興起了一股關於截句的詩歌載體,從字面意義上來說,既是「斷章摘句,破壞義理」的零丁碎片或局部。從截句的形式來看,其本身就是詩歌的一些隻言片語或短句構成,在中西方的詩歌載體中我們也經常會看到俳句的結構相類似。在古典詩歌中它們原本就存在著嚴格的韻律,但在當今的新詩寫作中由於語境的現代化及更迭;這種原來的格式,隨著社會的發展已經不再注重;因而形成了一種較為凝練的,簡約的,隨性生動的句子為基本構造。它既顯得靈活輕便,又適用於表現轉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因而許多作家和詩人們都會隨性記錄一些便簽式的,偶然閃現的靈感或意念。於是這些句子通常都較為精煉,形像生動,比起長詩要更加富有詩性的韻味。
      日前收到臺灣知名詩人葉莎女士的截句選集,在閱讀之餘,也隨性記錄些感受。就她的其他詩作而言,傳統詩歌的底蘊就非常厚實,在長期實踐和創作的過程中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新詩創作經驗。從她的這本「截句選集」來看,她以隨性的方式呈現出來。它們遙遙呼應著千百年前的詩歌源頭,同時又與當下的時代精神相契合。這也使作者的那些飄忽不定的莫名思緒、和對生活場景的瞬間感知、及內心的隱秘等;構成了一種與外在世界的相互投射,在是與不是的方寸之間,獲得了獨特的美感體驗。
      由於面對近年來的新詩發展境況,漢語詩歌如何通過不斷的自我更新和自我校準,來實現更加有效的表達;這始終是人們一直都在思考和求變的過程。因而截句的衍生便形成了現代詩歌的一種獨特的個體,它展現著當下詩歌寫作與探索者們的前驅活力,更明確的與社會境況緊密結合。這種探索也更契合全民的熱情,即便不是詩人也能夠參與其中,因而形成了一種快節奏資訊時代的精神養品。
      至於葉莎的這本截句選,我認為更強烈的呈現作者近年來的思想色彩,凝結著她對生命價值的關注及對人本意義的高揚。其探索的概念仍關聯到生命的存在領域。由於她的核心表現物件更主觀,更明確地揭示其創作性的內在律動。這種律動主要由感受和體驗,輔助著思考的深度,以至於形成了習慣性與外在互動的體驗方式。因而呈現出的感受本身既有層次之分,有深有淺,有清晰有模糊,形成了一種巧妙的藝術表現力。從她短短的截句中,我們很容易感受到悲憫,疼痛、顫慄或禪機的造境。這就構成了一種理想的律動節奏,由於它必須以生命意志充盈的主體為表現物件。換言之,只有生命意志或強力意志充沛的主體才可能構造好的意境,才可能創造出理想之美的詩歌作品。
      從審美心理來看,葉莎截句的大體意象,有兩種情緒:一種是由生命產生的痛感,這種痛感和尼采宣揚的酒神精神相似,「張揚和宣洩」,在「沉醉」的痛苦意識中,主體獲得形而上的慰藉,感受到神祕的強力意志和超人情懷,從而進入審美活動和藝術創造的境界,獲得生命價值的實現。另一種是想像力和創造力雙重的交融,其精神的自由度受到大環境的影響,在敘事和象徵之間形成了一種技巧的轉換,而實際上是文化態度、眼光、情緒系統、及認知的轉變。它不再引導讀者去體味象徵的底蘊,而是製造情緒的感染,情緒感染的寬度和力度是它的主要目的。如果要細究葉莎的截句特點,主要是一種意緒結構,意緒不單單是意象。它包含意像和情緒在內,是詩人在知覺中,由情緒、意念、潛意識的混合體構成,既有畫面又多呈現流動序列,由此延展了她的詩歌具有極其強盛的敘述能力和跳躍的玩味性。
      從這種美學的基礎上再來看她的截句結構,就能夠醒目地理解到她的作品層次感較為豐富,暗含著總體容量的存在。因此,她的截句就像單反相機的取景鏡頭,這恰好跟她的攝影職業相關,從取景的視角對場境的捕抓,所呈現出來的空間構架,相較於古典詩歌的總體框架和穩定的時空,現代生活的速度感更足,這恰好適合於現代人感受的心理模式。因而從她的截句中產生的意像,相容著畫面和情緒的哲理性,往往給身處其中的個體造成一種情緒的衝擊和審美體驗;因而也是這種碎片化的呈現,在語境和構造之間,形成了一種感知和傳達的管道。這種特殊的詩歌形式,可以看作對現代生活中物象與心靈迸發式的解讀;也可以說是詩人將生活的經驗碎片糅合在語言的想像之中,藉以捕捉諸多細微的內心情緒。而所有這些靈感碎片的背後,則是時代精神的宏闊和精煉獨特的美學涵意。
      由此,葉莎女士這本截句選集對詩句的呈現方式很平和,並不是很激烈,也不像有些人那樣的滿腹牢騷,她對造境的把握大體也恰如其分。我覺得她更多的是在張揚一種積極的意義,一種悲憫,用一種非常豐富的情感去處理真實的體驗,雖然它的呈現有些句子看起來是含混的,抽象的,但事實上這也是一種鮮明的態度,一種詩歌藝術化的處理機制,只是她把這種鮮明的態度略加隱藏和變形罷了!它既含著誠實、真摯、樸素的內心,並具有評判性立場,正因為這種自由而現代的藝術精神。促使她把觸鬚伸到社會的縫隙及心靈的角落,用簡短的資訊和形象的修辭方式呈現出來,而這正是詩歌在個體心靈和時代生活的表達層面,實現了現代漢語詩歌在相當程度上「有效」的革新。這也正是新詩發展了百年之後,我們能夠看到各個流派及風格的作品豐富而彌新。

                     2017.6.20文/甘遂(蘇州)

    [甘遂簡介]
    甘遂出生於福建福安市,現居蘇州。當代青年藝術家,著有散文集,及藝術評論等,早期習國畫,2003年從事雕塑創作活動至今,藝術作品曾被日本、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國內外藝術收藏家收藏。
  • 內容簡介
  • 所謂「截句」,一至四行均可,可以是新作,也可以是從舊作截取,深入淺出最好,深入深出亦無妨。截句的提倡是為讓詩更多元化,小詩更簡潔、更新鮮,期盼透過這樣的提倡讓庶民更有機會讀寫新詩。
      全書分二輯,輯一〈原詩截句〉與輯二〈小詩截句〉。
      〈原詩截句〉是自原詩中截取四個句子,成為獨立的一首詩,詩題不同於原詩,並與原詩並呈,讓讀者方便對照,比較出截句詩與原詩不同的旨趣;原詩刊登處並標註於後。
      〈小詩截句〉精選三年來作者創作的四行內小詩結集,以素樸的語言探究人生總總與究竟,不將答案明白揭露,留下餘韻,給予讀者自行解讀的空間。此輯開始的九首詩附有「自解」,以散文筆法與讀者溝通,讓讀者可比較自己讀詩所感。另外收入二首組詩,每一則都在四行內,一個詩題延伸出不同的小詩,更增加本詩集的多樣與可讀性。
  • 目錄
  • 【總序】 與時俱進.和弦共振 ―臺灣詩學季刊社成立25周年/蕭蕭
    【自序】

    ▐ 輯一 原詩截句▐
    回春
    躑躅
    【〈回春〉〈躑躅〉原詩】以前
    後前
    【〈後前〉原詩】以後
    自在
    【〈自在〉原詩】風水
    命運交響曲
    【〈命運交響曲〉原詩】折了
    送別
    【〈送別〉原詩】轉角以後

    【〈回〉原詩】來去之間
    重圓
    【〈重圓〉原詩】擁有
    已然
    【〈已然〉原詩】反覆的岔路
    夜訪
    【〈夜訪〉原詩】悲歌
    不滅
    【〈不滅〉原詩】火焰的截角
    大悲
    【〈大悲〉原詩】推遲
    心的爭執
    【〈心的爭執〉原詩】閒情
    心境
    【〈心境〉原詩】遠近
    無法碰觸的昔日
    【〈無法碰觸的昔日〉原詩】隔世重返
    陀螺人生
    【〈陀螺人生〉原詩】陀螺
    取暖
    【〈取暖〉原詩】偶遇
    空問
    【〈空問〉原詩】待續的虛擬
    公義
    【〈公義〉原詩】無所求
    每一天
    【〈 每一天〉原詩】寂靜穿越喧嘩 ――如果你是寂靜 請穿越我的喧嘩
    簡介
    【自解】

    【自解】
    取景
    【自解】
    春天
    【自解】

    ▐ 輯二 小詩截句▐
    風箏
    【自解】
    此後
    【自解】

    【自解】
    發現
    【自解】
    拱橋
    【自解】
    堅定的迷惘

    一起喵
    命定
    上下
    拼圖
    只是一杯水

    碎裂的終止
    詩路
    無言
    獨行
    讀詩
    終線
    日子

    墓誌銘
    父親節
    放假了
    只是退休
    背影
    受縛
    風箏的傳譯
    只是想,因為不響

    單一
    呼喚
    奉獻
    有沒有
    獨特
    回歸
    獨白
    探索
    相送
    我的心
    風鈴
    真相
    禁令
    此來
    遠近
    臉書

    悖逆
    現代愚公
    號外
    削尖 等待渾圓――致米米《尖削與圓渾之間》隱藏的愛
    相疊
    A片
    代入
    相逢已然
    同根
    融合
    曲直
    餘緒
    釋然
    死地
    自悼
    隱約追悔
    隱約迴光
    忐忑
    虛行
    退
    解凍
    靜思
    另一種節日
    動身
    自己

    末日
  • 作者簡介
  • 靈歌
    吹鼓吹詩論壇副站長,野薑花詩社副社長,創世紀、乾坤詩社同仁。獲2017吳濁流文學獎新詩正獎,洪建全兒童文學獎。作品選入《2016台灣詩選》、《2015台灣詩選》(二魚文化)、《水墨與詩對酌》、《小詩,隨身帖》、《水墨無為畫本》、《台灣現代詩手抄本》(張默主編)。著有《漂流的透明書》、《夢在飛翔》、《雪色森林》、《靈歌短詩選(中英對照)》等詩集。

    個人臉書:
    https://www.facebook.com/tend.lin